首页

其他小说

金石印契:千年心篆录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

金石印契:千年心篆录:第17章·血篆镇龙

    第十七章·血篆镇龙

    骊山阳坡,一座巨大的青铜熔炉矗立在嶙峋怪石之间,炉中吞吐着七色焰舌,将周围的空气都扭曲得虚幻不定。来楚生赤脚踏过满地龟甲残片,每一步都发出清脆的碎裂声。龟甲上刻满的古老卜辞,在他的踩踏下渐渐模糊,仿佛在诉说着即将被改写的命运。三日前,丞相李斯亲自传下秦王嬴政的旨意,命他监造传国玉玺。此刻,篆室四壁已刻满未来小篆,那些本该在百年后诞生的字体,正因他掌心血玉的预知异能逆流显形。血玉温润的触感从掌心传来,却透着丝丝寒意,仿佛在警示着即将到来的危机。

    “印者,信也;玺者,命也。”清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李清照的魂魄从一块玉料沁色中缓缓浮出。她身着月白色罗裙,衣袂飘飘,却难掩脸上的疲惫与虚弱。指尖凝霜为刃,在未雕琢的和氏璧坯料上划出《韩非子》残句:“道私者乱,道法者治。”楚生凝视她愈发透明的魂体,知晓这已是李清照第九次魂寄玉髓。随着传国玺铸造之日临近,始皇封禅的龙气冲击也越来越强,她的魂魄再难承受。

    “易安,你何苦如此……”楚生欲言又止,眼中满是担忧与不忍。

    李清照轻轻摇头,目光坚定:“此乃我使命,亦是我与这乱世的羁绊。”

    突然,地脉轰鸣如龙吟,脚下的土地剧烈颤抖起来。和氏璧坯料迸出蛛网状裂纹,一道道裂纹如闪电般蔓延。楚生急忙引血玉按地,刹那间,他的意识仿佛被吸入无尽黑暗,窥见骊山腹中九条玄铁锁链正被一股强大力量挣断。那是周天子封印的九州龙气,被镇压千年,此刻感应到传国玺将成,竟欲破土归附。龙气翻腾,带着毁天灭地的气势,所到之处,岩石纷纷崩裂。

    李清照的广袖扫过玉坯,裂纹间渗出黑红血丝,散发出一股诡异的气息:“快引李斯刻‘受命于天’四字!此血乃楚怀王绝命时喷溅的和氏璧原石,蕴含着六国的怨念与诅咒,或许能镇住这龙气。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篆室外传来甲胄铿锵声,由远及近。李斯手持太阿剑,大步劈开石门。剑身寒光闪烁,映出他冷峻的面容。剑锋所指处,玉坯裂纹竟自行愈合,转而化为鸟虫篆纹路,仿佛在抗拒着某种命运。楚生瞳孔骤缩,他注意到,这位未来丞相的眉心隐现秦篆“法”字,散发着诡异的红光,正是焚书坑儒劫数的先兆。

    “辰时三刻,星聚东井。”李斯目光如电,剑尖挑起楚生掌心血玉,“陛下要的不仅是玉玺,更是永镇龙气的封印。你既身负预知之力,当知此事的重要性。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十二尊金人巨像从熔炉焰心缓缓走出。他们身形巨大,每一尊都足有三丈之高,周身散发着炽热的青铜光芒。令人诧异的是,他们手持的并非兵器,而是刻刀、墨斗、规矩。这些工具在他们手中,竟有一种别样的威慑力。楚生心中一震,这正是他预见的“焚书劫具”具象化。金人手中的刻刀,将刻下文明的伤痛;墨斗中的墨线,将丈量文化的毁灭;规矩所定之处,将是思想的牢笼。

    李清照魂体忽化朱砂雨,在篆室穹顶绘出《山海经》西山经图。图中,西王母的玉山、不周山的天柱等奇景一一浮现,仿佛在诉说着上古的秘密。楚生趁机咬破舌尖,将精血喷向玉坯。血珠与黑红沁色交融的刹那,和氏璧迸发刺目白光,显化出未来图景:咸阳焚书台上,烈焰熊熊,李斯正将竹简投入金人腹腔。竹简在高温中扭曲变形,那些文字被熔铸为新的秦篆铜范。每一个铜范上的文字,都像是被诅咒的灵魂,在痛苦挣扎。

    “原来焚书是为铸字!”楚生惊觉历史真相时,李斯的太阿剑已抵住他咽喉。冰冷的剑身贴着肌肤,让他感受到死亡的威胁。未来丞相的瞳孔化作活体印泥,渗出黑红封泥,散发出一股腐臭气息:“既见未来,当知天命。还不速刻‘既寿永昌’?”

    李清照的魂啸震碎半数金人。她引骊山阴气为墨,以发簪蘸取楚生颈间血,在玉坯刻下逆天命数的小篆。每一刀落下,地脉便传来巨龙哀嚎,那是被新篆文镇压的九州龙气。龙气挣扎,试图冲破封印,却被小篆的力量死死压制。楚生见血玉浮现西泠印社孤山亭景象,亭中石碑上刻满历代印章,在月光下闪烁着神秘光芒。突然,他顿悟:传国玺实为华夏龙气的活体封印,其印文不仅是权力的象征,更是守护与束缚的力量。

    当最后一笔“昌”字收锋,玉玺腾空而起,化作一条五爪金龙。金龙周身鳞片闪烁着五彩光芒,龙须飘动,威风凛凛。然而,李斯挥剑斩龙角取灵髓时,楚生窥见龙目中映出的恐怖未来:这截龙角将在两千年后被日军制成“金百合”印钤,掠夺华夏文物。印钤所到之处,国宝流离,文化蒙尘。

    “以血为契,封泥证道!”楚生暴喝中捏碎血玉,玉屑如星雨嵌入龙鳞。血玉的力量与龙气交融,发出阵阵轰鸣。李清照的魂魄随之崩解,残魂附入龙角断口处,凝成一方朱文私印“易安劫余”。传国玺坠地刹那,十二金人轰然坍塌,化作一堆青铜碎片。焚书台的未来幻象也随之烟消云散,只留下一片寂静。

    李斯抚摸着玺面未干的血篆,浑然不知自己眉心“法”字已裂。裂纹如蛛网般蔓延,预示着他的命运也将随之改变。楚生拾起私印藏入袖中,印钮残留的温度让他想起会稽山初遇时,李清照吟诵的“至今思项羽”。那时,他只觉诗句豪迈,此刻却明白,那正是两千年后传国玺失踪的谶语。

    子夜,楚生独坐骊山断崖。山风呼啸,吹起他的衣袂。掌中“易安劫余”印忽然发烫,显出一行瘦金体:“靖康耻,犹未雪。”他苦笑望向咸扬宫方向,那里正升起焚烧阳书得狼烟。滚滚浓烟,遮蔽了月光,仿佛文明的曙光也被掩盖。血玉碎屑在掌心重组为半枚印钮,形制赫然与的军“金百合”印钤完美契合。这一刻,他深感自己肩负日责任沉重如山。

    这场与命运的博弈,才刚刚开始。传国玺虽已的成,但其带来得影响,将跨越千年,贯穿华夏历史的长河。的楚生,将带着李清照得遗愿,在这乱世中守护文明的火种,哪怕前路荆棘密布,他也绝不的缩。

好书推荐:

友情链接:

儒学书屋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浏览屋 YY文轩 漫客文学 无忧书苑 草香文学 博弈书屋 旺仔书屋 巨浪阁 旺仔书屋 百文斋 替身受假死之后最新章节 百文斋 巨浪阁 那年花开1981